走进端州区城西街道耆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便听到时而悠长时而振奋的音乐旋律,这里的老人正在做健康运动,他们跟随着音乐节拍慢慢地扭动身体、比划手脚,时有谈话笑声传出。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是一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林玉泉。
已在社工行业“翻滚打磨”了五年多的林玉泉是我市本土社工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拓荒牛”。究竟是怎样一种情结,让他如此热衷于居家养老服务及社工工作?近日,记者走访林玉泉和他的“大同花园”。
与社工结缘 决心服务家乡人
“九年前,高考填志愿,我看见社工专业觉得很新鲜,也没想过毕业后要从事这个行业”,林玉泉说,一次好奇,便开始了他的社工服务之旅。
2009年,林玉泉从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来到惠州市一个小镇的福利院,开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工生涯。两年后,林玉泉回到广州,在大同社工服务中心从事社工工作。作为肇庆人的他,心里始终有个愿望,就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家乡的老人们做点贡献,“做社工就是要扶助弱势群体,所以首先自己要强大起来。”林玉泉意识到,要想服务更多的老人,必须在肇庆成立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服务机构。
2012年7月5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同旗下第6家社工机构——肇庆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注册,成为我市第一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并承接了肇庆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运营。而林玉泉就是这个机构的法人代表。
倾心尽力 做好老人的“儿孙”
张云英老人是大同旗下的耆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名的“困难户”,她患有帕金森症,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情况更不容乐观。张云英的儿子告诉记者,以前,害怕母亲独自一人在家,自己连上班都要带上母亲,十分艰苦。“现在,让母亲住在服务中心,有林玉泉照顾,我很放心。”
林玉泉说,照顾老人是一件十分需要耐心的工作。张云英会经常犯各种大小毛病,总是觉得自己生活在工厂,而且整天要找儿子,经常进来办公室问林玉泉,儿子什么时候来接她。每到这时候,林玉泉都会告诉她“马上就来了”,然后她便安心地走出去,但是不够30秒,她又会进来问同一个问题,一个上午要问数十次。
承接照料这些老人,这种活吃力不讨好,不仅要为老人洗澡擦身,甚至清屎倒尿等。但林玉泉的想法是,既然要用实际行动向政府和市民树立社工服务的形象,就要像儿孙一样将这些老人尽心尽力照料好。林玉泉经常对其他社工说:“当老人不记得我们是谁的时候,就说我们是他们的‘儿孙’。”
据了解,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林玉泉突破传统照护方式,整合社工、医疗、照护者、社区等资源,为居家长者及其照护者构建“预防性+支持性+治疗性+发展性”全方位支持网络,探索出一条“日间照料+社会工作+热线服务+护老者支援+喘息服务+信息跟踪服务”一站式居家长者社工服务模式,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意义。
为3000多位老人服务5500多小时
如今,“大同”已经得到了政府及社区居民的支持与认可,该机构探索本土化的创新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被市政府誉为“大同模式”,对周边县市街道即将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该机构也成为社会大众认识社工,了解社工的窗口。
截至2014年12月,耆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服务长期固定长者350多人,非固定长者2500人,服务总人次约达35000多人次;组建了一支超100人的义工队伍,义工服务长者达5000多人次,提供的义工服务达5500多小时。
对于家居养老服务的发展,林玉泉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目前我市的养老服务还在萌芽及初级发展阶段,很多服务不够全面,“小打小闹”,覆盖面不大。此外,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社工是一种比较“低下”与“没有面子”的工作。
但林玉泉还是看好养老居家服务的发展,希望政府除了提供正确引导外,还要出台更多政策、资金及资源的扶持。他还呼吁,关爱老年人群体,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这不是单靠一两个社工或社会组织就能做到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