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南路这幢3层民国洋楼是高要县工人文化宫旧址。记者李文华摄
7月16日早上,83岁的刘翠芬面对天宁南路一幢民国洋楼感慨万千,“解放初期,这幢大楼是高要县工人文化宫,很多上了年纪的肇庆人都来过这里,参加过各种文体活动,那里也有我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刘翠芬说:“解放前,这里是资本家开办的肇庆旅店。1950年,这位资本家去了海外,当时的高要县政府将肇庆旅店改成了高要县工人文化宫。”
舞厅舞票曾一票难求
刘翠芬回忆说:“解放初期,肇庆是高要县城所在地,肇庆只是高要县下属的一个镇。当年的高要县工人文化宫设有舞厅、图书、棋牌、音乐、美术和乒乓球室、小剧场等。解放初期,解放军的文艺兵经常在文化宫小剧场表演话剧、歌舞,还指导我们这些业余演员表演话剧《白毛女》等节目。”
1950年10月1日,高要县工人文化宫举行大型舞会,“那一天,文化宫里人山人海,舞厅的舞票更是一票难求,父亲找了很多人才搞到两张票。母亲虽然也很喜欢跳交谊舞,但是由于舞票不够,只好忍痛割爱,让父亲和我去舞厅。”刘翠芬对记者回忆,1950年至1953年,每年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都要举行舞会,跳的是当时流行的交谊舞。
市民梁玉麟至今还保存着其父的“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特别好,持有这个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可以优先得到高要县工人文化宫的跳舞票,当时很让人羡慕。”
猜灯谜套活鸭欢乐一代人
在梁玉麟儿时的回忆中,他的父亲是一位猜灯谜的高手,“父亲经常带着我到高要县工人文化宫猜灯谜,用竹圈套活鸭,如果活鸭被套中,可以拿回家宰杀,一家人好好吃一顿。”
上世纪50年代,肇庆市民跟全国人民一样,除了到电影院看电影,很少有其他文体活动。
童年时代的梁玉麟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高要县工人文化宫,“我可以到图书室看书,到乒乓球室打球。每年几次重大节日,我们可以来这里猜灯谜,猜中了就可以领取饼干、作业本等奖品,这些奖品家里根本就没钱买。我们还可以在舞厅听着悠扬的舞曲,看大人们跳交谊舞,特别开心。”
正是由于儿时在高要县文化宫猜灯谜的影响,梁玉麟后来成长为全国有名的灯谜高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高要县工人文化宫搬迁到天宁北路,后来改称肇庆市工人文化宫。
天宁南路的高要县文化宫旧址,成为刘翠芬、梁玉麟等老者心中一个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