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禄步镇“骑楼街”是和平路、东正路、贵华路等几条老街的俗称。这条“骑楼街”纵横交错两公里多长,分布在西江北岸,街道两旁全部是楼高两层、三层,甚至四楼的洋楼。
记者近日走访了该“骑楼街”的几位老者,他们都在那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祖上都是这条老街上的商人。他们回忆说,从明代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骑楼街”都十分繁荣、热闹。
明代已经形成的商业旺埠
据史料记载,高要区禄步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距离肇庆仅六甫路(一甫路为5公里)而得名六甫。后来,六甫人将六甫改称禄步,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禄步地处西江北岸,与云浮、德庆交界,盛产桂皮、松香、南药等特产和山珍,因此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广东、广西等地的商人云集高要禄步收购特产、山珍,并通过西江水道转运到全国各地,从而带动了临江街巷的繁华。
明清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禄步一直是中草药、南药的集散地。高要禄步、水南,以及广宁和云浮等地的山民上山采集野生灵芝、巴戟、金线峰等山草药后,都会拿到高要禄步的山草药材铺出售。中药材铺老板又将收购的山草药转手卖给外地客商,从而催生了当地的“山药材一条街”。
梁建雄今年79岁,他的父亲曾经在禄步镇“山药材一条街”上经营着一家山草药铺,“民国时期一直到1957年公私合营之前,这条街上共有30多家山草药材铺。公私合营后,高要县医药公司也在这条街上设立了中草药材收购站。”
因为禄步及其邻近乡镇出产一种俗称“薯凉”的特产,“这种‘薯凉’是一种上好的染料,可以染民国至解放初期流行的‘云纱布’,因此肇庆、广州等地的贩子经常来到高要禄步收购‘薯凉’。”
民国初年,禄步临江商铺的商人们都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在商会的统一规划下修建骑楼,还效仿肇庆等城市修建了大钟楼等配套设施。
82岁的潘真南是禄步镇和平路的老居民,他曾经见过和平路上的大钟楼,“那是一座德国产的大钟。解放前,很多家庭都没有钟表,我们经常来到大钟附近看时间,直到1953年,这个大钟不见了,几年后钟楼就被拆除了。”
由盛转衰的禄步港码头
在禄步镇和平路中段的西江岸边,禄步港客运站虽然早已关门大吉,但是记者看到客运站的办公楼、码头还在,客运站办公楼上的“禄步港”招牌还依稀可辨。
在禄步港办公楼旧址前的石凳上,坐着潘真南等十几位没事聊天的老者,他们也许是触景生情,对记者谈论得最多的还是禄步港客运站。
据潘真南老人回忆,解放前,禄步镇的西江边有两个码头,一个是货运,一个是客运,“到禄步客运码头坐船,可以到肇庆、江门、广州等地,也可以到广西梧州等地。每天从早到晚,禄步客运码头到处是旅客。他们在开船之前,到禄步客运码头旁边的和平路、贵华路等街道逛街看热闹、买东西、住店、吃饭,把这些老街挤得水泄不通。”
1957年公私合营,当时的高要县政府在禄步镇修建了禄步港码头,高要禄步、河台等乡镇,以及广宁五和等地的群众前往肇庆、中山、广州等地,都要来到禄步港码头乘船。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禄步港客运站客流较多,致使禄步港客运站大门外的工农兵茶楼生意火爆,“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排队领取肠粉。”潘真南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禄步港客运站的客流量开始急剧下降,在苦苦支撑了十几年后,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歇业,依赖禄步港客运码头的工农兵茶楼也跟随倒闭。
“骑楼街”上的老字号
虽然禄步镇的“骑楼街”由于时代变迁,最终繁华落尽归于宁静,但是记者在这条老街上四处寻觅和探访,还是找到幸存的老字号,以及老字号旧址。
禄步镇贵华路有间名为“饮食四店”的酒家,它的招牌还在,但是在十几年前就关张了。
在禄步镇的和平路、贵华街等老街巷中,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他们都知道“饮食四店”这个酒家。
83岁的廖仲明告诉记者,“民国时期直到1957年,四店酒家一直是禄步最高档次的酒家,只有有钱人才经常到四店酒家饮茶、吃饭。1957年公私合营以后,四店酒家改称国营饮食四店,生意也红火了30多年,后来由于禄步港客运码头倒闭,市场搬走以后,饮食四店才倒闭。”
禄步镇“骑楼街”的老字号“饮食四店”虽然倒闭,但是依然有几家商铺在苦苦支撑,坚守着老字号最后的阵地。
禄步镇和平路上有家“千年山草药店”,老板邹锐豪是位82岁的老者,他的父亲曾经在禄步镇“山草药一条街”开了一家“千年山草药店”,“1957年公私合营,父亲的山草药铺不在了。”
1990年,邹锐豪在禄步镇和平路重新开了祖传的千年山草药店,“专门收购高要、德庆等地山民采来的山草药。”
距离禄步镇和平路“千年山草药店”约300米远的贵华街,幸存着一家名为“华鸿理发店”的老字号,八旬老者严左星和儿子共同打理着这家理发店。
解放前,严左星是贵华街华鸿理发店的学徒。1957年公私合营,他成为禄步供销社华鸿理发店的职工,直到1990年退休。
几年后,高要禄步供销社倒闭,严左星承包了华鸿理发店,不知不觉至今已经经营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