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鼎湖广利砚洲岛河滩上,居民正摸蚬。吴威豪摄

▲黄沙蚬越来越小了。 吴威豪摄
砚洲岛位于西江羚羊峡下游江中心,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该岛阳光充足,气候宜人,盛产肥美河鲜。黄沙蚬便是当地名声在外的特色河鲜,招待客人,它必不可少。然而,时至今日,砚洲岛黄沙蚬越来越少,而且味道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 。
曾经人鸟蚬和谐共处
11月11日,记者去到鼎湖广利砚洲岛,乘坐渡轮的时候,眼前的砚洲岛风景秀丽,河滩边上有船只停靠,还有成群小鸟盘旋飞翔,几只水鸭行走在河滩上,时而低头觅食,时而追逐嬉戏,悠然自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鼎湖区广利街道办事处砚洲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罗计新介绍,冬春季节,砚洲岛被水雾笼罩,吸收云雾中的营养成分成长的黄沙蚬更加肥美,蚬肉更加饱满,吸引成群鹤、水鸭前来栖息、觅食。
岛上居民回忆,上世纪70年代,每逢早晚,放眼望去,砚洲岛上任何一个方向,都有成百上千只鸟盘旋觅食。那时候,一个河浪过来,不少鱼虾被冲刷上岸,被截留在深浅不一的河滩鞋印凹槽里。“只要沿着河滩边走一段,就能摸到鱼、虾、蚬等河鲜,能做一顿美味的河鲜菜。”罗计新说。
黄沙蚬是道特色菜
砚洲岛居民习惯用黄沙蚬来招待亲戚朋友。“把封存的蚬肉干拿出来,用清水泡一下,加点辣椒、豆豉,用油盐炒,非常美味。”罗计新回味着说,不仅他们觉得鲜甜可口,客人吃完也赞不绝口。“这是我们的特色河鲜菜,用它来招待客人胜过鸡鹅鸭”。
罗计新回忆,上世纪70年代,每逢周六日,兄弟姐妹就相约去河滩摸黄沙蚬。“2小时内,基本上每一个人都能摸到约10公斤的蚬,并且只要大的蚬,小的我们不要,让它长大再来摸。”一个家庭3人能摸到30多公斤的蚬,一顿吃不完,把它焯水,将蚬肉从蚬壳里摘下来,晒干封存,等客人来了再烹饪食用。
黄沙蚬在逐渐减少
“如今,花2小时,大小通杀,也只能摸到约1.5公斤的蚬,还有不少蚬是乌黑色的。”罗计新唏嘘道,如今的蚬失去那种金黄色光泽。砚洲岛周边河沙是金黄色,它所养育的蚬外壳裂纹是白色,整体是金黄色。
目前,前来砚洲岛捕捞蚬的船只全部机械化运作,捞蚬船经过设计,有蚬网、挡水板。捞蚬时,无论大小,全部都收进网里。黄沙蚬繁殖速度敌不过机械化捕捞,造成砚洲岛周边蚬类越来越少,有灭绝的趋势。作为砚洲社区干部,罗计新表示,他们没有权利去干涉西江河边捕捞行为。
政府已着力保护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个头大的黄沙蚬卖4元一斤,可以用来炒;个头小的蚬卖2元一斤,可以用来煲汤。据食馆厨师介绍,黄沙蚬可以蒸、炒和煲汤,是比较畅销的菜式,外地游客过来吃饭都会点黄沙蚬这道菜。据介绍,现在从市场上买的黄沙蚬没有以前那么白净,部分呈乌黑色,大小不一,带的泥沙也比较多,泥味比较重。
以前,靠人力去摸捞黄沙蚬,摸多少,清洗多少;如今,人们通过机械去捕捞黄沙蚬,大小通杀,再集中清洗。另外,环境变迁,河水水质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砚洲岛黄沙蚬“变味”的原因吧。
据鼎湖区广利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工作人员介绍,一直以来,他们不仅大力宣传砚洲岛黄沙蚬美名,而且加紧与渔政部门联系,在禁渔期间加强巡逻监督。另外,他们严格控制砚洲水道沿岸的生活和工业排放,确保沿岸水质不受污染,让砚洲岛黄沙蚬能更好地生存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