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会市大沙镇岗美熔铸区,环保执法车兜兜转转好几圈,终于在一片漆黑中找到藏匿的三家臭气污染源——废轮胎炼油厂、废塑料厂、废油桶处理厂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这是环保执法的常态,“小散乱污”散匿于乡郊野外,环保工作若没有乡镇的支持,将难以有效杜绝污染蔓延。
无论平日的环保执法或者“百日行动”中,查处的“小散乱污”几乎都位于乡镇或者城区偏僻处。高要区、四会市等乡镇密集的地区最为明显,而即使是城镇化率最高的端州区,也有不少“小散乱污”集中于黄岗、大冲、睦岗的偏僻位置,多家不锈钢厂、机械厂等没有环评;广丰纸品有限公司深黑色的生产废水直排,没有任何的废气处理设施等。
农业源带来的河涌污染是我市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市正大力开展淘汰,问题同样集中于郊野,不熟悉情况者很难发现。譬如在四会市大沙镇隆伏围水利工程段,其远离城区,位于一片河滩间。市政府督查防汛期间发现一个新建生猪养殖场,存栏量逾200头,但没有任何手续。
“小散乱污”特征明显,一般其污染物排放异常,无法出具环保手续等,“顺藤摸瓜”十分容易掌握基本情况。目前我市的乡镇一级没有环保专职人员,了解当地细节,熟悉情况的乡镇、村居干部若充分履职监督,“小散乱污”难有滋生空间。譬如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我市便大力发挥乡镇、村居一级的积极性,解决了一大批污染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是看到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市近年一直强调要压实基层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并着手进行机制建设。目前,市政府已印发《肇庆市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明确各级的网格责任,责任传导至镇、村两级,在最迫切的地区拉起环保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