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赤坑镇赤坑社区交赞村有一间谢氏宗祠,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不仅记录着历史沧桑,更见证了一段光辉岁月。
抗日义勇队曾在谢氏宗祠集训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其前身是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解放前期,粤桂湘边纵队活跃在广宁一带,开展了一系列武装斗争。
1945年6月,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挺进清桂,并在上下吟、高良(清桂、上下吟、高良均在今广宁县)一带频繁活动。
1946年7月,西江特派员梁嘉从香港返回广宁,召集了部分部队负责干部会议,并决定将以广宁为中心的各县边区部队活动分为两个区:以广(宁)清(远)和广(宁)怀(集)边为上游区,由周明、冯光、陈胜、马奔、陈奇略负责;以广(宁)和四(会)和广(宁)高(要)为绥江区,由叶向荣和林锋、欧新、陈瑞琮、李海、欧伟明负责。两个大区分别举办干部训练班,并对部队实行整训,提高政治认识等等。
由周明等人负责的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大队主力始驻于谢氏宗祠。整训时期,各队都由领导干部上课,每天上政治、军事、文化课。整训过后,中共西江特委根据广东区党委指示的分散坚持方针,将队伍编为18个人数不等的小队,按其任务及干部情况而定,最多的达40人,最小的也有10余人。
粤桂湘边区武装斗争掀新篇章
1947年5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香港分别召见了中共西江特派员梁嘉,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和中共香港市委书记李殷丹等人,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批准关于建立粤桂湘边区工委的决定,宣布了边区工委的组成人员,并指示他们在组建边区工委的同时,成立粤桂湘边区人民武装,以西江北岸的广宁为基础,尽快打开粤桂湘边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粤桂湘边区工委副书记钱兴受命后,即去粤桂边区,把原属广西省工委领导的桂东南党组织关系交给粤桂边区地委,然后又将桂东、桂北党组织关系转入粤桂湘边区工委。
7月底,钱兴完成广西省工委的交接布置后与梁嘉先后到达西江。梁嘉随即在谢氏宗祠召开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第一次扩大干部会议。会议上,梁嘉传达了党中央和香港分局的有关指示以及开展华南武装斗争的决议等精神。会议分析了粤桂湘边区当前的敌我态势,着重研究了开展粤桂湘边区武装斗争问题,并确定了建立粤桂湘边游击根据地等工作。
这次会议使粤桂湘边区武装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司令部旧址评为省文保单位
1948年9月后,因敌人围剿,边区部队主力及领导机关撤到外围,流动指挥作战。
粤桂湘边区人民武装经过1948年反“清剿”残酷斗争的锻炼和考验,经过1949年上半年的战略反攻,军事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武器装备也得到加强,拥有了1.3万余人的队伍。
1949年7月23日,粤桂湘边人民解放军正式报请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并在广宁东部与清远西部交界的秦皇山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边纵下辖连江支队、绥贺支队和边纵独立团及桂东独立团。成立后,司令部曾入驻广宁县赤坑镇交赞村谢氏宗祠。
据悉,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陆续被评为市爱国教育基地、省文物保护单位、赤坑镇中小学德育基地。